酵素營養新概念
今天我們就請酵素英雄從幕後走到前臺來。酵素最早是從發酵的酵母菌中發現的,歐美國家稱之爲酶,而日本等國家稱之爲酵素。由于“酶”同真菌中的“黴”同音,爲了圖吉祥,日本把“酶”稱之爲酵素。酵素與酶通常是這樣區分的, 酶的整體稱之爲酵素, 而把酵素整體中的一員稱之爲酶。
上世紀初人類發現了維生素、微量元素之後,到了80年代中期,才發現酵素是最重要的營養素。
如果說人類養生保健劃分爲維生素、微量元素時代,那麽21世紀就是酵素時代。
我們都知道,人體必須攝取充足、均衡的營養才能健康,卻不知道所有的營養素必須靠消化酵素的工作才能變成人體能夠吸收的“直接營養素”;更不知道,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一樣要靠代謝酵素的工作,才能夠與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相結合,制造出我們的組織、器官等。科學家發現,體内白細胞殺菌,肝髒與其它排毒器官之所以具有排毒作用,也是靠酵素直接或間接的工作來完成分解作用的,所以酵素不足會使我們吸收的營養大打折扣,體内的排毒功能也失去效用,健康出現障礙。
酵素不同營養素,打個比方來說:蓋房子要有鋼筋、水泥、木材、磚、瓦等原料,這樣房子就能蓋起來嗎?關鍵你得有蓋房子的工人。沒有工人,原料永遠是原料。酵素是利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來建造身體的工人,營養素就是原料。你可能備齊了所有蓋房子的材料,但沒有工人(酵素),你根本就沒有辦法開工。
現在稍有保健意識的人經常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這是對的。可你知道國外把維生素、微量元素稱之爲輔酵素,它輔助誰呢?國外有幅漫畫很形象地說明了彼此之間的關系,一個工人左手拿着扳子,右手拿着螺絲刀。如果工人是酵素的話,維生素、微量元素就是手中的工具,沒有酵素的話,補充再多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也沒有用,它根本不能發揮作用。
回上一頁
|